隶属关系各异举例、1
https://baike.sogou.com/v73580498.htm?fromTitle=%E9%BC%A0%E5%88%BA%E7%A7%91
中文名鼠刺科学名Iteaceae亚界绿色植物亚界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超目蔷薇超目
| 拼音shǔ cì kē界植物界总门轮藻总门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亚纲蔷薇亚纲目虎耳草目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9A%E9%A6%99%E6%9C%A8%E5%B1%9E
中文名 多香木属 拉丁学名 Polyosma Bl.
科 鼠刺科 亚 科多香木亚科
属 多香木属 种 约60种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C%A0%E5%88%BA%E7%A7%91/10710231
中文名 鼠刺科 拉丁学名 Iteaceae J. Agardh
超 目 蔷薇超目 目 虎耳草目
科 鼠刺科
——?鼠刺科属于蔷薇目还是虎耳草目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A%B2%E7%96%8F/1079228?fr=aladdin
中文名 溲疏 外文名 Scabrous Deutzia
别 名 空疏、巨骨、空木、卯花 拉丁学名 Deutzia scabra Thunb
二名法 Deutzia scabra Thunb 界 植物界
属 溲疏属 分布区域 分布于温带东亚、墨西哥及中美。我国各省均有分布 [2]
拼 音 sou shu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9%8E%E8%80%B3%E8%8D%89%E7%9B%AE/6065153?fr=aladdin
虎耳草目是被子植物门中的一个目。过去虎耳草科被归入蔷薇目,根据新的种系发生学研究结果虎耳草目组成一个独立的目。
中文名 虎耳草目 拉丁学名 Saxifragales Bercht. & J. Presl
界 植物界 亚 界 绿色植物亚界
总 门 轮藻总门 门 木贼门
亚 门 木贼亚门 纲 木兰纲
亚 纲 蔷薇亚纲 超 目 蔷薇超目
目 虎耳草目
——! 蔷薇目下的虎耳草科升级到虎耳草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7%9C%BC%E8%8D%89%E7%A7%91/6771403?fr=aladdin
黄眼草科(学名:Xyridaceae C. Agardh (1823))是禾本目下一个科,单子叶植物,4属,270种,
中文名 黄眼草科 拉丁学名 Xyridaceae C. Agardh (1823)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目 粉状胚乳目 拼 音 huáng yǎn cǎo kē
——? 黄眼草科是属于禾本目还是粉状胚乳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0%B8%E6%9E%9C%E6%9C%A8%E7%A7%91/22224343?fr=aladdin
中文名 核果木科 拉丁学名 Putranjivaceae Meisn. (1842)
超 目 蔷薇超目 目 金虎尾目
科 核果木科 拼 音 hé guǒ mù kē
https://baike.sogou.com/v326545.htm?fromTitle=%E6%A0%B8%E6%9E%9C%E6%9C%A8%E7%A7%91
分布区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拉丁学名Drypetes Vahl亚 科叶下珠亚科中文学名核果木属科大戟科族核果木族
| 纲双子叶植物纲门被子植物门界植物界属核果木属目大戟目
|
——? 核果木属如果属于大戟科——就归到大戟目
核果木属如果属于核果木科——就归到金虎尾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AF%E8%8A%B1%E8%8D%89%E7%9B%AE/15786752?fr=aladdin
环花草目
环花草科,也被翻译为巴拿马草科,共有11-12属约180余种,全部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有多年生草本也有灌木,一般无茎或具短茎,稀为藤本或附生植物;叶有叶柄和扇形的叶片;花单性,雌雄同株。
中文名 环花草目
别 名 巴拿马草科
属 性 雌雄同株
其中巴拿马草属的巴拿马草叶子是编制著名的巴拿马草帽的原料。有的品种也作为观赏植物被其他地区引种。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设立一个单科的环花草目,属于槟榔亚纲,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分在露兜树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AF%E8%8A%B1%E8%8D%89%E7%A7%91/7956383?fr=aladdin
中文名 环花草科 拉丁学名 Cyclanthaceae Poit. ex A. Rich. (1824)
超 目 露兜树超目 目 露兜树目
科 环花草科 拼 音 huán huā cǎo kē
巴拿马草
多年生草本或灌木,无茎或具短茎,稀为藤本或附生植物;叶螺旋排列或2列,具明显的叶柄和扇形的叶片,具2裂或掌状裂片,状如棕榈;花单性,雌雄同株,排成稠密的穗状花序,有苞片状的佛焰苞数枚,状如天南星科的花序,雌雄花螺旋排列,每一心皮周围生有雄蕊或一轮雄的间一轮雌的;雄花具多数雄蕊,或无花被或具杯状花被;雌花心皮离生或陷入花序轴中,具4枚退化雄蕊;无花被或具4片分离或连合的花被片;无花柱,柱头1-4,胚珠倒生,多数;果为合心皮果。
有多年生草本也有灌木,一般无茎或具短茎,稀为藤本或附生植物;叶有叶柄和扇形的叶片;花单性,雌雄同株。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设立一个单科的环花草目,属于槟榔亚纲,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分在露兜树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环花草科,一度归入环花草目,二度归入露兜树目,三度又回到环花草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7%B1%E9%87%91%E8%8E%B2%E7%A7%91/6191153?fr=aladdin
旱金莲科(学名:Tropaeolaceae Juss. ex DC.)是十字花目下的一个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肉质草本,多浆汁。本科1属80种。主产南美热带地区。我国引种栽培1种。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牻牛儿苗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将其放在十字花目中。
中文名 旱金莲科 拉丁学名 Tropaeolaceae Juss. ex DC.
分布区域 生于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中国有引进种
——? 旱金莲科 根据不同的分类法可能归到不同的“目”之下
https://baike.sogou.com/v176135.htm?fromTitle=%E8%83%A1%E9%BA%BB%E7%A7%91
中文学名胡麻科界植物界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管状花目分布区域西半球热带
| 拉丁学名Pedaliaceae门被子植物门亚 纲合瓣花亚纲科胡麻科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3%A1%E9%BA%BB%E7%A7%91/2543032?fr=aladdin
中文学名 胡麻科 拉丁学名 Pedaliaceae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目 玄参目 科 胡麻科
分布区域 西半球热带
——? 胡麻科 百度归到玄参目,搜狗归到管状花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AF%E8%95%8A%E6%9C%A8%E7%A7%91/22224350?fromtitle=%E7%8E%AF%E8%95%8A%E7%A7%91&fromid=3515391&fr=aladdin
中文名 环蕊木科 拉丁学名 Gyrostemonaceae A. Juss. (1845)
超 目 蔷薇超目 目 十字花目
科 环蕊木科 拼 音 huán ruǐ mù kē
https://baike.sogou.com/v68766171.htm?fromTitle=%E7%8E%AF%E8%95%8A%E7%A7%91
环蕊科也叫环蕊木科或圆百部科,共有5属16-18种,全部生长在澳大利亚,
中文学名环蕊科亚 纲五桠果亚纲种植物界
| 界植物界目藜木目分布区域澳大利亚
|
1981年的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藜木目,属于 五桠果亚纲, 1998年根据 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 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 十字花目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 环蕊科 百度归到十字花目,搜狗归到藜木目
https://baike.sogou.com/v128462217.htm
藜木目 藜木科
藜木科又名肉穗果科或腌藜草科,只有1 属2 种,分布在 热带 美洲沿海, 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和 新几内亚以及一些 太平洋岛屿。
1981年的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列出一个藜木目,属于 五桠果亚纲, 1998年根据 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 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 十字花目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 藜木科 一度归入藜木目,二度归入十字花目,三度又回到藜木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A2%E6%A0%91%E7%A7%91/2524555?fr=aladdin
中文名 红树科 拉丁学名 Rhizophoraceae Pers.
目 桃金娘目 科 红树科
分布区域 分布全世界的热带地区;中国产于西南至东南部,而以南部海滩为多
http://duocet.ibiodiversity.net/index.php?title=%E7%BA%A2%E6%A0%91%E7%A7%91
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分类 | ||
域:真核域 Eukaryota | 总界:多貌总界 Diaphoretickes | 界:植物界 Plantae |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Viridiplantae | 总门:链形植物总门 Streptophyta | 门:木贼门 Equisetophyta |
亚门:木贼亚门 Equisetophytina | 演化支:种子植物 seed plants | 纲:木兰纲 Magnoliopsida |
亚纲:蔷薇亚纲 Rosidae | 超目:蔷薇超目 Rosanae | 演化支:COM分支 COM clade |
目: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 科:红树科 Rhizophoraceae | 红树属 Rhizophora |
https://baike.sogou.com/v218862.htm?fromTitle=%E7%BA%A2%E6%A0%91%E7%A7%91
拉丁学名Rhizophora apiculata Bl.界植物界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目桃金娘目 Myrtiflorae属红树属分布区域分布于海南、东南亚、澳大利亚热带海岸
| 二名法Rhizophora apiculata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科红树科(Rhizophoraceae)种红树英文名Rhizophora a piculata
|
——? 红树科 两家说属于桃金娘目,一家基于APG IV系统,说属于金虎尾目
https://baike.sogou.com/v7051243.htm?fromTitle=%E9%A6%99%E8%92%B2%E7%A7%91
纲单子叶植物纲门被子植物门中文学名香蒲科
| 拉丁学名Typhaceae界植物界目露兜树目
|
分类地位: 香蒲科(Typhaceae;cattail)是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idae)、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香蒲目(Typhales)的一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6%99%E8%92%B2%E7%A7%91/5905913?fr=aladdin
香蒲科仅香蒲属1属约15种,分布于温带和热带,中国约有10种,大部分产于北方沼泽地。
中文名 香蒲科 拉丁学名 Typhaceae Juss.
科 香蒲科 分布区域 分布于热带至温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和北美,中国南北广泛分布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91%E4%B8%89%E6%A3%B1%E7%A7%91/2519901?fr=aladdin
中文名 黑三棱科 拉丁学名 Sparganiaceae
目 香蒲目 科 黑三棱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91%E4%B8%89%E6%A3%B1%E5%B1%9E/3553119?fr=aladdin
中文名 黑三棱属 拉丁学名 Sparganium 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F%E9%BB%91%E4%B8%89%E6%A3%B1/1038760?fr=aladdin
中文名 小黑三棱 拉丁学名 Sparganium simplex
种 小黑三棱 分布区域 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3%A1%E6%A1%83%E7%A7%91/2543973?fr=aladdi
目 胡桃目 科 胡桃科 分布区域 欧亚和美洲,以中国南部至中南半岛和美国南部至中美洲种类最多
https://www.sogou.com/tx?query=%E8%83%A1%E6%A1%83%E7%A7%91
中文名胡桃科学名Juglandaceae DC. ex Perleb (1818)亚界绿色植物亚界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超目蔷薇超目
| 拼音hú táo kē界植物界总门轮藻总门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亚纲蔷薇亚纲目壳斗目
|
胡桃科植物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都是落叶乔木,具有大型羽状复叶,叶一般长达20-100厘米。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胡桃目,属于金缕梅亚纲,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将胡桃科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列入壳斗目。
——? 胡桃科 因两种分类法,而归属两个不同的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7%9C%BC%E8%8D%89%E7%A7%91
黄眼草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黄眼草科(学名:Xyridaceae C. Agardh (1823))是禾本目下一个科,单子叶植物,4属,27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部产美洲,我国只有黄眼草属Xyris L. 1属,6种,产西南部至东部。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叶基生,线形,基部有鞘;头状花序生于花莲的顶部;苞片覆瓦状排列,紧密或疏松;花两性,稍两侧对称;萼片3(-2),大小不等,两侧的颖状,背面的帽状或近相等;花冠管长或短,裂片3,相等;雄蕊3,有时有3枚退化雄蕊;花药2室;子房上位,有3个侧膜胎座或基部不完全3室而胎座基生,花柱基部具附属物或无;胚珠少数至多数;果为蒴果,3瓣裂,包藏于宿存的花冠管内;种子极少,有胚乳。 [1]
中文名 黄眼草科 拉丁学名 Xyridaceae C. Agardh (1823)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目 粉状胚乳目 拼 音 huáng yǎn cǎo kē
——? 黄眼草科同一文章,两个说法。到底是禾本目下一个科,还是粉状胚乳目下一个科?
接着: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7%9C%BC%E8%8D%89%E5%B1%9E
黄眼草属(学名:Xyris L.)是黄眼草科下一个属,约25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7种,产西南部至东部,南部尤盛,其中最常见的为黄眼草X. indica L.。该属物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文名 黄眼草属 拉丁学名 Xyris L.
属 黄眼草属
——? 黄眼草科紧连两篇文章,三个说法。禾本目、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目——到底是属于哪个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0%87%E8%8F%9C%E7%A7%91/3276653?fr=aladdin
中文名 堇菜科 拉丁学名 Violaceae Batsch
科 堇菜科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
分类争议
A.恩格勒将本科放在侧膜胎座目内。其后J.哈钦森以本科花结构复杂,认为是仅次于远志目的进化类群,并独立成堇菜目(Violales)。А.Л.塔赫塔江与A.克朗奎斯特都把堇菜目放入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内,认为它与杨柳目等关系密切。分类学家们虽对本科的分类地位看法不一,但共同认为本科与大风子科、西番莲科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在最新的APG system中,堇菜科被分入了金虎尾目(Malpighiales),并根据分子与遗传学的证据证明其与杨柳科(Salicaceae)有密切关系。
——?堇菜科——可见,由于生物分类学科的事实,使得很多的科的隶属目很不稳定,经常在变,
——?信息标检需要一定的稳定性,科级的标检符号有必要不跟“目”,直接跟大类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1%87%E7%B9%81%E7%BC%95%E7%A7%91/3749458?fr=aladdin
中文名 假繁缕科 拉丁学名 Theligonaceae
https://baike.sogou.com/v175663.htm?fromTitle=%E5%81%87%E7%B9%81%E7%BC%95%E7%A7%91
中文学名假繁缕科界植物界纲双子叶植物纲科Theligonaceae Dumort(1829年)
| 拉丁学名Theligonaceae门被子植物门目龙胆目
|
——? 假繁缕科l隶属桃金娘目还是龙胆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9%8E%E7%9A%AE%E6%A5%A0%E7%A7%91
虎皮楠科(学名:Daphniphyllaceae)别名交让木科,属交让木目,只有一属—虎皮楠属(Daphniphyllum),约3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10种,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1]
中文名 虎皮楠科 拉丁学名 Daphniphyllaceae Müll. Arg.
别 名 交让木科 界 植物界
亚 目 大戟亚目 科 虎皮楠科 命名者及年代 Müll. Arg.,1869
科学分类 在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将交让木科单独列出一个交让木目,属于金缕梅亚纲,
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将其放在新设立的虎耳草目中。
——? 虎皮楠目应该归何处,勉强附在虎耳草目行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91%E7%B2%9F%E5%85%B0%E7%A7%91
金粟兰科(学名:Chloranthaceae)是胡椒目下的一科。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少为乔木。茎有明显的节。单叶对生;叶柄基部常合生成鞘状。花小,两性或单性,排成穗状花序、头状花序或圆锥花序,核果卵形或球形。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中国有3属,约16种,分布于各省。
https://www.baidu.com/s?wd=%E9%87%91%E7%B2%9F%E5%85%B0%E7%9B%AE
金粟兰目(Chloranthales)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目,仅含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一个科。金粟兰目属于中生被子植物的基部分支,在APG III系统中曾被置于木兰类中,但APG IV系统认为它很可能是独立的支系,与木兰类和“单子叶植物+金鱼藻目+真双子叶植物”分支构成三叉关系;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因此将其置于金粟兰亚纲金粟兰超目之下。
——? 金粟兰科隶属胡椒目还是金粟兰目——归到同名目下应该不会错,归到同名目下应该不会错?
https://baike.sogou.com/v69405370.htm?fromTitle=%E8%83%B6%E8%97%A4%E7%A7%91
胶藤科又名隐瓣藤科,只有1属2种,生长在澳大利亚东西沿海地区。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放入火把树科内,属于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没有变化,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单独列出一个科,放在新设立的虎耳草目中。
——? 很多科的归属总是这样处在变化中,标识代码的稳定性基本没有保障。
——! 做信息标检,跟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学问后,自己必将是面目全非!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B9%E7%AB%B9%E6%A1%83%E7%A7%91
中文名 夹竹桃科 拉丁学名 Apocynaceae Juss.
目 捩花目 科 夹竹桃科 拼 音 jiā zhú táo kē
https://baike.sogou.com/v604867.htm?fromTitle=%E5%A4%B9%E7%AB%B9%E6%A1%83%E7%A7%91
中文学名 | 夹竹桃科 | 拉丁学名 | Apocynaceae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 亚 纲 | |
目 | 龙胆目 Gentianales | 科 |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
属于 | 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中药用价值较大的一科 | 特点 | 多数为攀援或直立灌木,少数为多年生草本或乔木,有乳汁 |
——? 又是两个归属,信息标检无所适从!
https://baike.sogou.com/v10524408.htm?fromTitle=%E8%8B%A6%E6%A7%9B%E8%93%9D%E7%A7%91
中文学名苦槛蓝科界植物界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玄参目分布区域产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海南,
| 二名法Myoporaceae门被子植物门亚 纲菊亚纲科苦槛蓝科
|
科拉丁名:Myoporaceae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唇形目 科: Myoporaceae R. Br. 中国植物志:70:310 苦槛蓝科 植物科属列表中国所有已知属: Myoporum.......苦槛蓝属 苦槛蓝科国内外所有已知属: Diocirea 爱沙木属(Eremophila) 苦槛蓝属(Myoporum)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A6%E6%A7%9B%E8%93%9D%E7%A7%91/8599456?fr=aladdin
中文名 苦槛蓝科 拉丁学名 Myoporace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属 苦槛蓝属 分布区域 产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海南,日本、越南北部沿海地区
3属,约230种,苦槛蓝属分布大洋洲至东南亚、美国夏威夷、毛里求斯,喜沙木属 Eremophila R. Br. 特产澳大利亚,单型的假瑞香属 Bontia L. 产西印度群岛及南美洲北部。南非产的 Oftia Adans. 和马达加斯加产的 Ranopisoa J. Leroy 分别被 R. Dahlgren 和 V. S. Rao(1971)及 D. J. Mabberley(1997)等移至玄参科,故苦槛蓝科在非洲没有分布。我国仅产苦槛蓝属1种,此外,假瑞香 Bontia daphnoides L. 在福建(厦门)和广东(广州)有零星栽培。
——? 又是两个归属,信息标检无所适从!
https://baike.sogou.com/v73574938.htm?fromTitle=%E5%AD%94%E8%8D%AF%E8%8A%B1%E7%A7%91
孔药花科又名孔药木科,共有3属约45种,全部生长在澳大利亚。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远志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列在酢浆草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取消这个科,将其各属合并到杜英科中。[1]
——? 又是变来变去,信息标检无所适从!!!!
https://baike.sogou.com/v172703.htm?fromTitle=%E8%8B%A6%E8%8B%A3%E8%8B%94%E7%A7%91
中文学名苦苣苔科界植物界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管状花目中国植物志69:125
| 拉丁学名Gesneriaceae门被子植物门亚 纲合瓣花亚纲科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形态特征通常为单叶,不分裂,稀羽状分裂或为羽状复叶。花通常组成聚伞花序,两性,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展开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A6%E8%8B%A3%E8%8B%94%E7%A7%91/2207171?fr=aladdin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唇形目的一科。
中文名 苦苣苔科 拉丁学名 Gesneriaceae Rich. & Juss.
目 管状花目 科 苦苣苔科 分布区域 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欧洲南部
——? 同一个页面,说法不一致,可以是唇形目,还可以是管状花目 ??
https://baike.sogou.com/v73574938.htm?fromTitle=%E5%AD%94%E8%8D%AF%E8%8A%B1%E7%A7%91
孔药花科又名孔药木科,共有3属约45种,全部生长在澳大利亚。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远志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列在酢浆草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取消这个科,将其各属合并到杜英科中。[1]
——? 又是变来变去,信息标检无所适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3%9D%E6%9E%9C%E6%A0%91%E7%A7%91
蓝果树科Nyssaceae,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又称珙桐科。有3属10余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
中文名 蓝果树科 拉丁学名 Nyssaceae Juss. ex Dumort.
目 桃金娘目 科 蓝果树科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亚洲和美洲。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西南和华南各省区。
https://baike.sogou.com/v10911125.htm?fromTitle=%E8%93%9D%E6%9E%9C%E6%A0%91%E7%A7%91
中文名蓝果树科学名Nyssaceae Juss. ex Dumort. (1829)亚界绿色植物亚界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超目菊超目
| 拼音lán guǒ shù kē界植物界总门轮藻总门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亚纲蔷薇亚纲目山茱萸目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5%9D%E7%A7%91/2719755?fr=aladdin
楝科(学名:Meli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芸香目下的一科,约50属,1400种,
中文名 楝科 拉丁学名 Meliaceae Juss.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芸香目 亚 目 芸香亚目
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A5%9D%E7%A7%91
中文名楝科学名Meliaceae Juss. (1789)亚界绿色植物亚界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超目蔷薇超目
| 拼音liàn kē界植物界总门轮藻总门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亚纲蔷薇亚纲目无患子目
|
——? 楝科 隶属芸香目 还是无患子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A%B8%E9%A6%99%E7%9B%AE/4339858?fr=aladdin
芸香目Rutales,指的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下一目,下级分类有:阳桃科 Averrhoaceae、橄榄科 Burseraceae、芸香科 Rutaceae、苦木科 Simaroubaceae,4科61属。
芸香目,根据最新修订的APGⅣ系统,是没有芸香目的,只有无患子目Sapindales,无患子目下属漆树科Anacardiaceae,薰倒牛科Biebersteinaceae,橄榄科Burseraceae,番苦木科Kirkiaceae,楝科Meliaceae,白刺科Nitrairaceae,骆驼蓬科Peganaceae,芸香科Rutace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苦木科Simaroubaceae,其中无患子科和芸香科物种占了本目约一半,送上干货。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A%B8%E9%A6%99%E7%A7%91/803967?fr=aladdin
《中国植物志》编委会赞同 Price(1963)的见解,即据生物碱的类别,挥发油和香豆素这些成分的类别与存在,说明芸香亚科、飞龙掌血亚科、巨盘木亚科和柑橘亚科组合成一个高度的自然群。因而,Hutchinson (1973)采纳这4个亚科组成芸香科,并由芸香科、楝科、苦木科和橄榄科共组成芸香目是较为自然的组合。某些学者把楝科划分出来成立为目,或将芸香科置于无患子目,甚或划入牻牛儿苗目里,这样处置都欠妥。 [1]
————芸香目=无患子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