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全列举的路越走越窄
1.1 分类表的源头是理化物化的世界
世界由什么组成,世界由两方面组成,一个是客观世界,一个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是物,
主观世界是事,事由物生,物因事变。
依照这个道理,可以把分类法用一个二维表来表示,横向表示客观世界,纵向表示主观世界。
前人已经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了多种描述,但是用二维来把握则少见。
先说物,物是客观世界,是世界的本源。
再说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就产生了事
把自己的经验理化就产生了理论,就是所谓的知识,科学。
把自己的理论物化就产生了实践,就是所谓的事业,工程。
1.2 分类项的来源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首先发现的是素项,当素项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人们利用逻辑
思维对素项进行分类,也就形成了学科。例如,人们发现了木头、石头、水、空气、泥石流
等大量的物质时,就把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类。研究这些类的学问,就是关于这
些类的学科。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把自己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施加在物质上的行为叫
物化。例如拿木头可以盖房子,可以做雕塑,可以做积木,可以做枕木。
人们在物化行为中,大脑受到了启迪,受到刻录,在越来越多的种类的物化行为中,人
类就从众多物中发现了它们的某些特性,如摩擦可以发热,摩擦可以发电,石头比木头重。
当把众多的感性知识上升抽象为理性知识时,就形成了学问学科。例如物理学就产生了,纯
学科是抽象的。
当人们掌握了一定的理性知识,就以这些学问,知识作为工具去研究开发某一个领域,
就产生了组配学科。组配学科是把抽象得到的学问学科作用于具体的对象而形成的学科。例
如,人们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物理学去作用于固体的,就形成了固体物理;去作用于原子的,
就形成了原子物理。
1.3 软科学的来源
从前面所述可见,分类项的来源属性分两类,一类是本体,一类是学问学科。而学科是
从对本体的把握中得来的。例如,对木材的“研究”,对地球的“认知”,对学科的“难点”,
对海洋“观测”,对纺织的“技术”。这些词条虽然既不是本体,也不是学科,但它们是人们
进行物化和理化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组成的科学叫软科学。
1.4 分类项的表示属性
分类表的分类项从分类性质上分三类:
一、素项: 不能再分解的项。例如:(九格法)“B31 固体” 不能再分解。
二、组配项:可以再分解的项。例如:(中图法)“O48 固体物理”可以再分解为固体和物理。
三、陈述项:任意堆垒的项。 例如:(基金法)“F010902 气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
可以再分解为气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检测。
1.5 分类表中分类项的数量算法
以往,人类发现了众多的本体,形成了众多的学科(当然,学科有两大类,一类是纯抽象
的学科,如数学、物理。一类是把抽象的学科作用于本体的具体学科,如固体物理、流体物理)。
在分类表中就把这些学科通通罗列起来,组成所谓的分类法。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当罗列不尽时,分类表如何应对。
以往,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时,学科还不够丰富时,作为分类法,列举式全罗列还有
可能。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用一种学科作用于N种本体,如:学
科物理作用于本体地球(地球物理)、学科物理作用于学科化学(物理化学),形成横断学科,
交叉学科等。新学科,新问题,新信息、新知识加速涌现,层出不穷,简单的罗列已经力不从心。
这里做一个推导:
假设从本体项,如:太阳、地球、固体、木头、动物、植物、原子……仅抽取100项做素项。
从学科项,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医学、建筑、交通……仅抽取100项做素项。
从软科学项,如:开发、研究、技术、认知、设计、观测、问题……抽取100项做素项。
如果用抽取的这三个100项作为素项编制一个素项分类表,这个分类表只需300项就行了。
如果用3个项a、b、c排列组合可能产生a、ab、ac、b、ba、bc、c、ca、cb 。32=九种组配项
如果用10个项a、b、c、d、e、f、g、h、j、k排列组合,可能产生102=100种组配项
如果用抽取的这三个100项及其组配编制一个组配项分类表,这个分类表的可能产生项有:
3002=90000种组配项。
1.6 全列举分类法的问题及前途
今天现实中仅仅已知的普通素项至少有30000个。(专业素项如生物类,化合物类则更多)
从理论上讲,如果把这30000个素项的组配项都列入分类表,分类项可能有300002=9亿个。
哪怕只取1%,也有9000000=900万个
拿中图法举例,每页不足100个项按100个项算,900万个项也要用9000000÷100=90000页,
现在中图法大约1000页,如果要把哪怕只取1%,90000页的组配项全列举到分类工具书,
90000页÷1000页=90本,这本分类工具书的厚度有90本中图法那么厚。
中图法的厚度是5厘米,90本就有0.05×90=4.5米的厚度。
——这就是全列举分类法的前途!
我们现在的分类法,就是这么把已知的分类项不分素项还是组配项进行全列举。
今天已显现,越列举越列举不够,越列举分类法越庞大,面对越来越多的组配项,越来
越被动应付。明天怎么办?后天怎么办?
在科技、经济、信息加速度发展的今天,全列举分类法的路越走越窄,自己越来越被动,
直到僵化。
1.7 出路在哪里?
出路只有一条路,就是舍弃全列举(既包含素项,也包含组配项,甚至包含陈述项)的分
类法,只拿素项和尽量少的组配项组成分类表,对多数组配项、陈述项,用素项的组配来表示。
即便把素项算到10万个,工具书也就1000页的厚度。(这里拿主表说事,分表只能另立门
户,毕竟植物、动物、化合物的门类都是百万千万级素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