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
扫码下方二维码付款,联系电话:18712312312
扫码支付
会员支付
(中列复原)
九格统一标检法采用生物资源
c4.flbj.net 基础生物标检法
c5.flbj.net 植物标检法
c6.flbj.net 动物标检法
《九格统一信息标检法》讲座
九格信息标捡法的简介标志历程
{{zhankai==true?'全部收起':"全部展开"}}
(左列复原)

第一节、全列举的路越走越窄

1.1     分类表的源头是理化物化的世界

世界由什么组成,世界由两方面组成,一个是客观世界,一个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是物,

主观世界是事,事由物生,物因事变。

依照这个道理,可以把分类法用一个二维表来表示,横向表示客观世界,纵向表示主观世界。

前人已经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了多种描述,但是用二维来把握则少见。

先说物,物是客观世界,是世界的本源。

再说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就产生了事

把自己的经验理化就产生了理论,就是所谓的知识,科学。

把自己的理论物化就产生了实践,就是所谓的事业,工程。

 

1.2     分类项的来源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首先发现的是素项,当素项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人们利用逻辑

思维对素项进行分类,也就形成了学科。例如,人们发现了木头、石头、水、空气、泥石流

等大量的物质时,就把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类。研究这些类的学问,就是关于这

些类的学科。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把自己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施加在物质上的行为叫

物化。例如拿木头可以盖房子,可以做雕塑,可以做积木,可以做枕木。

            人们在物化行为中,大脑受到了启迪,受到刻录,在越来越多的种类的物化行为中,人

类就从众多物中发现了它们的某些特性,如摩擦可以发热,摩擦可以发电,石头比木头重。

当把众多的感性知识上升抽象为理性知识时,就形成了学问学科。例如物理学就产生了,纯

学科是抽象的。

            当人们掌握了一定的理性知识,就以这些学问,知识作为工具去研究开发某一个领域,

就产生了组配学科。组配学科是把抽象得到的学问学科作用于具体的对象而形成的学科。例

如,人们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物理学去作用于固体的,就形成了固体物理;去作用于原子的,

就形成了原子物理。

 

1.3     软科学的来源

            从前面所述可见,分类项的来源属性分两类,一类是本体,一类是学问学科。而学科是

从对本体的把握中得来的。例如,对木材的“研究”,对地球的“认知”,对学科的“难点”,

对海洋“观测”,对纺织的“技术”。这些词条虽然既不是本体,也不是学科,但它们是人们

进行物化和理化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组成的科学叫软科学。

 

1.4     分类项的表示属性

        分类表的分类项从分类性质上分三类:

        一、素项:  不能再分解的项。例如:(九格法)“B31  固体”    不能再分解。

        二、组配项:可以再分解的项。例如:(中图法)“O48  固体物理”可以再分解为固体和物理。

        三、陈述项:任意堆垒的项。  例如:(基金法)“F010902  气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

                                          可以再分解为气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检测。

1.5     分类表中分类项的数量算法

            以往,人类发现了众多的本体,形成了众多的学科(当然,学科有两大类,一类是纯抽象

的学科,如数学、物理。一类是把抽象的学科作用于本体的具体学科,如固体物理、流体物理)。

在分类表中就把这些学科通通罗列起来,组成所谓的分类法。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当罗列不尽时,分类表如何应对。

            以往,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时,学科还不够丰富时,作为分类法,列举式全罗列还有

可能。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用一种学科作用于N种本体,如:学

科物理作用于本体地球(地球物理)、学科物理作用于学科化学(物理化学),形成横断学科,

交叉学科等。新学科,新问题,新信息、新知识加速涌现,层出不穷,简单的罗列已经力不从心。

这里做一个推导:

假设从本体项,如:太阳、地球、固体、木头、动物、植物、原子……仅抽取100项做素项。

            从学科项,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医学、建筑、交通……仅抽取100项做素项。

            从软科学项,如:开发、研究、技术、认知、设计、观测、问题……抽取100项做素项。

        如果用抽取的这三个100项作为素项编制一个素项分类表,这个分类表只需300项就行了。

        如果用3个项abc排列组合可能产生aabacbbabcccacb 32=九种组配项

        如果用10个项abcdefghjk排列组合,可能产生102=100种组配项

            如果用抽取的这三个100项及其组配编制一个组配项分类表,这个分类表的可能产生项有:

3002=90000种组配项。

 

1.6     全列举分类法的问题及前途

        今天现实中仅仅已知的普通素项至少有30000个。(专业素项如生物类,化合物类则更多)

从理论上讲,如果把这30000个素项的组配项都列入分类表,分类项可能有300002=9亿个。

        哪怕只取1%,也有9000000=900万个

    拿中图法举例,每页不足100个项按100个项算,900万个项也要用9000000÷100=90000页,

    现在中图法大约1000页,如果要把哪怕只取1%90000页的组配项全列举到分类工具书,

90000页÷1000=90本,这本分类工具书的厚度有90本中图法那么厚。

        中图法的厚度是5厘米,90本就有0.05×90=4.5米的厚度。

        ——这就是全列举分类法的前途!

        我们现在的分类法,就是这么把已知的分类项不分素项还是组配项进行全列举。

今天已显现,越列举越列举不够,越列举分类法越庞大,面对越来越多的组配项,越来

越被动应付。明天怎么办?后天怎么办?

        在科技、经济、信息加速度发展的今天,全列举分类法的路越走越窄,自己越来越被动,

直到僵化。

1.7      出路在哪里?

             出路只有一条路,就是舍弃全列举(既包含素项,也包含组配项,甚至包含陈述项)的分

类法,只拿素项和尽量少的组配项组成分类表,对多数组配项、陈述项,用素项的组配来表示。

            即便把素项算到10万个,工具书也就1000页的厚度。(这里拿主表说事,分表只能另立门

户,毕竟植物、动物、化合物的门类都是百万千万级素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