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九格信息标检法的类属主张
俗话说,立场决定脑袋,这话在这里也没错。
站在什么立场,决定了信息标检法的编制采取什么态度,是站在引领的立场,还是反映的立场。
现在的科技成果和信息,很多带有局部的色彩。例如中医中药,如果站在引领的立场,对实践证明
行之有效的内容,应归入医学大家庭,没有必要把好东西放到主流医学之外,还有苗医、藏医、蒙医,
当然,外国还有各自的医学。
如果站在反映的立场,可以把万紫千红的各种医学分门别类的列举,结果只能使分类工具书显得表
面繁荣,实际上真正的科技脉络混乱。
如果站在引领的立场,不管你是哪家非主流医学,你在哪方面有真招,就让你的这一招进入主流医
学的对应门类,而不是把真招仍旧归入局部医学门类。
比如,中医的脉诊,在诊断上独具特色,就应该让脉诊进入主流医学的诊断门类,而不是把脉诊仍
旧归入中医类。
比如,中医的针灸,在治疗上独具特色,就应该让针灸进入主流医学的治疗门类,而不是把针灸仍
旧归入中医类。
站在引领的立场上对各家医学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各家医学的来源本来只有一个,就是
人类。应该回到一个,一个统收各家真招的主流医学主类。如果只是有什么反应什么,对众多门派不能
鉴别后择优录取,就谈不上对分类法的优化主张。
当然对各家的信息还是要能区别显示的,但这只是形式,本质是兼收利用一切医学真理于主流医学。
所以,九格分类法的中医里就没有中医诊断这个素项,中医诊断归入主流医学的简直诊断。九格分
类法的中医里也没有中医治疗这个素项,中医治疗只能用中医和治疗组配产生。以此类推,苗医、藏医、
蒙医、各国医学的内容,没有必要把它们罗列,如果它们有真招,就归入主流医学,或用组配标检。
要站在科学之上,而不是站在科学的对立面,更不能站在科学之下。仅仅会表述,没什么实际意义。
还有,要有既全面统筹,又能一竿子插到底的引领意志和艺术。现在医学的各个领域,随着科技和
实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学科和实业不断出现,熟视无睹不可能,要反映性的承认,必然疲于应付。
今天冒出个心脑血管科,明天闹出个肥胖科……与其站在它的后面反映它,不如站在它的前面引领它。
不被雨后春笋般的新病新科左右,用“医科”组配“生理”各项,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跟着“现实”的尾后,用列举承认,永远忙乱被动,永远跟不上。
医学应如此把握,其它学科也应如此把握。